top of page

【全美小學班】出趣玩課後班日記 X City Walk 文化探險記 X 孩子的眼睛,看見城市的故事

ree

我們跟著台北市文化局的腳步,來了一場超有深度的City Walk 城市小旅行! 從南門(麗正門)出發,一路走到博物館、紅樓、自由之家,最後來到小南門。這趟路線,不只是散步,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探險。最特別的是,孩子們第一次用全英文導覽的方式去認識自己的城市。


ree

城市裡的故事,孩子眼神的光


南門靜靜立在那裡,見證著歲月更迭。 當導覽員伯伯用英文娓娓道來每一段故事時,孩子們的眼睛亮得不得了。那不是因為老師在旁邊提醒「要專心」,而是因為他們真的想知道:這裡發生過什麼? 伯伯沿途至少停下來問了十幾次問題,孩子們幾乎同時把手舉得高高的。那份熱情,甚至吸引路過的遊客停下腳步,好奇地望著這群小小探險家。


ree

筆記的力量,最獨特的學習印記


在課後班的日常裡,我有一個「小習慣」。每次活動中,我都會跟著孩子一起邊聽邊記,最後整理成超過100題有獎徵答題目。因為孩子們最期待的,就是課程結尾的「問答大挑戰」。

這樣的準備,對我來說不只是整理知識,更是一種陪伴:讓孩子知道,老師也在努力學習,也在專心傾聽。 然而,這一次孩子們給我的驚喜,遠比我準備的筆記還要精彩。


Fayfay蹲在石階上,把南門的弧度畫進紙裡;Ryan畫下房子和小槌子,還標上數字,仔細記錄建造順序。其他孩子也各有巧思:有人用顏色區分磚牆,有人只寫下自己覺得「最特別」的詞。


導覽員伯伯看見後,眼睛一亮,忍不住笑著說:「我帶過這麼多遊客,第一次看到小朋友這麼認真做筆記!」 他甚至拿起手機拍下孩子們的作品,還叫來其他導覽員一起欣賞。那一刻,我心裡滿滿的驕傲──這些筆記不是作業,而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留下的學習印記。


ree

問題,比答案更動人


Sky抬頭望著斑駁的城牆,問:「老師,為什麼這裡的牆壁有兩種顏色?」

Luca盯著門洞,好奇追問:「這裡以前真的有人住過嗎?」

Jiang聽到故事後,急著確認:「伯伯,你說的,真的在這裡發生過嗎?」


短短一個下午,至少有二十個問題此起彼落。 而我最珍惜的,就是這些「為什麼」。

因為那代表孩子不是只在聽,而是在思考,用自己的方式把知識拼湊起來。


ree

我們常常擔心孩子只記住「標準答案」,卻忘了學習的核心其實是「好奇」。

但今天,我看到的不同──他們渴望知道原因,努力探究細節,甚至用自己的邏輯去驗證。

那一刻,我明白了:問題,才是孩子最珍貴的學習禮物。


ree

學習,不只是一場旅行


最後,我們在紀念館前合照。孩子們舉著寫滿塗鴉與文字的筆記板,臉上是滿足的笑容。

那不是因為「完成了一份作業」,而是因為他們真的參與了一次學習。

我心裡想著:這不是單純的旅行,而是一堂「真實的學習課」。

孩子們用眼睛觀察、用耳朵聆聽、用手紀錄,更用心思考。他們正在學會如何提問、如何表達、如何把一段經歷化為自己的理解。 身為老師,最大的成就感,就是看到他們一次次地發亮,就像午後陽光下閃閃的星星。


ree

老師的心裡話


這一天,我深深感受到:當孩子被賦予自由思考的空間,他們展現的能量遠比我們想像更多。從南門城的一磚一瓦,到小白宮的歷史,再到紀念館的細節,他們一步步用自己的方式走進歷史,探索世界。教育,不是把孩子「帶到哪裡」,而是讓他們自己「走進去」。


不是我們說了什麼,而是孩子在過程中,用舉手、畫筆、眼睛與問題,活出了自己的學習。 這一天,他們不只是走過城市,而是走進了歷史,也走進了自己的成長。


而這,正是教育最溫暖的模樣。


🌟 想讓孩子玩中學,體驗最有趣的全美語活動嗎?

📲 立即關注我們,獲取最新活動資訊!


🔹 IG|📷 @mef.assn


💬 有問題嗎?快來 LINE 私訊我們!

👉 點擊加入:[📩 LINE 客服]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