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全美小學班】出趣玩老師日記 x 孩子們發現綠建築的秘密 x 一場從太陽開始的冒險 x 新北環境教育園區
- 出趣玩英文

- 10月22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那是陽光正好的一天,空氣裡混著青草與風的味道。孩子們一上車,就像一群迫不及待的小探險家,你一言我一語地問:「今天的綠建築真的會自己發電嗎?」、「裡面有機器人嗎?」窗外的陽光灑進來,照亮了他們的臉,也照亮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:新北環境教育中心。

太陽也在上班的屋頂
抵達之後,導覽老師笑著迎接我們,指向那棟特別的建築:「孩子們,這就是綠建築喔。」屋頂閃著銀光,一片片太陽能板整齊排列,像是屋頂穿上了盔甲。
「這棟建築可以自己發電喔!」導覽老師說。話才一說完,後排立刻傳來驚呼:「太陽也在上班耶!」那聲驚呼,讓所有老師都忍不住笑出聲來,孩子們的想像力真的無限。
綠建築不只是冷冰冰的牆與結構,而是能讓孩子「看見」太陽的力量、理解能源的魔法。他們第一次知道,建築也能呼吸,也能與自然和平共處。

橋邊的沼蟹與水筆仔
接著,我們沿著小徑走到一座橫跨濕地的小橋。微風從水面吹上來,帶著潮濕的氣味。孩子們趴在欄杆邊,眼睛像探照燈一樣閃亮。
「大家快看,那裡有一隻沼蟹!」導覽老師指著岸邊。 一時間,小手指、驚呼聲和笑聲全湧上前。「牠真的在動耶!」、「快看,那邊還有一隻!」

老師笑著解釋:「沼蟹住在泥裡,最喜歡靠近水的地方。」一旁的水筆仔隨風搖曳。導覽老師補充說:「它是濕地的守護者,幫泥土固定住,讓地不會被水沖走。」

孩子聽得入神,Aaron伸手比著葉子的形狀說:「好像一支鉛筆喔!」Rex回應道:「對啊,筆仔的葉子像筆,難怪叫水筆仔!」
這句話一出,全班笑成一團。有幾個孩子開始模仿螃蟹橫著走,一邊發出螃蟹鉗子咖咖咖的聲音,整座橋都被笑聲包圍。
那是最美的一幕—知識在笑聲裡被吸收,自然在遊戲中變得親近。

河童的祕密
走回遊客中心時,導覽老師指向一尊雕像:「這是河童喔!」 那是一隻頭頂著水碗的奇妙生物。 孩子們立刻圍過去觀察—「牠的手好長!」、「嘴巴像鴨子!」、「還有那個碗!」
導覽老師笑著說:「河童的頭上有個盤子裝水,如果水灑出來,它就沒有力量了。」 孩子們立刻低頭模仿,用手撐著頭假裝「裝水」。 有人忍不住笑場:「老師,我的水倒出來了啦!」
這些對話、動作、笑聲交織在一起,成了課本之外最生動的一堂自然課。

回程的討論聲,比風還熱鬧
回程的車上,老師問:「你們還記得河童的樣子嗎?」 全車瞬間活了起來—「牠頭上有碗!」、「牠的身體像烏龜!」、「嘴巴是鴨子的!」 孩子們一個接一個搶著回答,語速快得像在比賽。
老師們忍不住笑著記下這些答案。 他們不是在背誦,而是在重現自己的觀察。 那一刻,突然明白:對孩子們而言,學習的最高境界,不是記住,而是願意開口說出來。

教育的溫度,讓孩子親眼看見「可持續」
綠建築的參訪,讓孩子第一次體會到, 環保不是一個口號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他們看見太陽能板在發電,理解「節能」不是遙遠的科技; 他們認識水筆仔與沼蟹,知道「守護生態」其實就在腳邊; 他們遇見河童,也學會了想像— 學會從故事與文化中,看見自然與人之間的聯繫。
對老師而言,最動人的畫面,不是他們靜靜聽講的樣子, 而是他們在笑、在跑、在觀察時,那份全心投入的神情。 那不只是學習,而是「生活裡的理解」。

老師們的努力,讓一場學習成為真實的冒險
這趟「綠建築探索」看似輕鬆愉快, 背後卻藏著老師們一週又一週的準備。
從挑選適合的參訪地點、實地場勘安全動線、到與環教中心聯繫安排導覽, 每一步都為了讓孩子能夠親眼「看見環境教育在生活裡的樣子」。

有老師提前去現場拍照做筆記,只為讓孩子下車時能更快進入狀況; 也有老師在課前設計活動小卡,讓孩子在現場能邊看邊畫,留下屬於自己的探索記錄。
我們想讓孩子知道,學習不只在課本裡,也在風裡、光裡、橋邊的那隻小螃蟹裡。 只要願意觀察,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小小守護者。
那天的陽光,照進了心裡
那天的陽光落在玻璃上,也落在孩子的臉上。 我想,他們會記得的不只是「綠建築」這三個字, 而是那座會發電的屋頂、那隻橫著走的沼蟹、 還有那個頭上頂著水碗的河童。
教育有時候不需要太多解釋, 只要讓孩子「看見」,他們就會理解。 讓學習長在日常裡, 讓環保變成一種溫柔的習慣。
🌟 想讓孩子玩中學,體驗最有趣的全美語活動嗎?
📲 立即關注我們,獲取最新活動資訊!
🔹 IG|📷 @mef.assn
🔹 FB|👍 出趣玩英文教育協會
💬 有問題嗎?快來 LINE 私訊我們!
👉 點擊加入:[📩 LINE 客服]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