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ews & English|用時事學英語!】台灣告別鯨豚表演:動物福祉與海洋教育的新未來
- 出趣玩英文

- 3月1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3月21日

🐬 你是否曾在水族館中,看著海豚高高躍起,心想牠們似乎樂在其中? 事實上,這些微笑的表情並不代表快樂,而是海豚天生的生理構造。過去,我們或許認為水族館的鯨豚表演是寓教於樂,但隨著動物福祉觀念的提升,台灣正式邁向「無鯨豚表演」的時代!
今年七月底,政府正式實施《動物展演管理辦法》,規範水域與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展演活動,並禁止鯨豚進行不當表演或與人類互動。這意味著,台灣僅存的兩大鯨豚表演場館——野柳海洋世界與遠雄海洋公園,將進行輔導轉型,未來不再有海豚表演。這不僅是動物保護的重大進步,也是我們重新思考海洋教育方式的重要時刻。
圈養海豚真的快樂嗎?🐬🔍
許多人認為,海豚展演是安全且有教育意義的,但事實上,圈養環境對鯨豚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。
🔹 活動空間嚴重受限
海豚在野外每天可游 100 公里以上,並能潛入 500 公尺深的海域,但水族館中的表演池卻小得驚人。例如:
野柳海洋世界最大的表演池直徑僅 25 公尺,最深 3 公尺。
遠雄海洋公園的最大表演池周長 104 公尺,最深 7.2 公尺。
這樣的環境對比大海,就像讓一個人住在極小的房間裡,終生無法外出。
🔹 海豚的社交需求無法滿足
海豚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,在野外會與家族群體互動、學習,但在水族館,牠們無法建立自然的社交關係,甚至會因壓力導致攻擊行為。許多圈養個體會因長期孤立而產生刻板行為,如不斷撞擊池壁、繞圈游泳等。
🔹 健康問題與壽命差異
根據研究,在野外,瓶鼻海豚的平均壽命可達 50 年,但在歐美水族館圈養的個體,平均僅能活 12.75 年,顯示圈養環境對牠們的身心健康影響深遠。此外,人工繁殖成功率低,幼豚的死亡率極高,因為海豚媽媽在人工環境中缺乏學習育兒的機會,無法有效照顧幼仔。
全球趨勢:越來越多國家禁止鯨豚表演 🌍🚫
隨著動物福祉意識的提升,世界各國已陸續禁止鯨豚圈養與表演,例如:
🇫🇷 法國:2021 年宣布禁止圈養與繁殖海豚,現存個體將送往保護區。
🇨🇦 加拿大:2019 年立法禁止海洋哺乳動物表演,並禁止進一步圈養。
🇺🇸 美國加州:禁止新建海豚圈養設施,鼓勵轉型為海洋保護機構。
台灣這次政策轉向,不僅與國際趨勢接軌,也為海洋教育開啟了新的可能性!
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海洋教育?🌊📖
如果沒有鯨豚表演,我們還能如何讓孩子了解海洋生態? 其實,海洋教育不該建立在動物展演之上,而應該讓孩子學會如何真正尊重與保護海洋生物。
💡 以下是未來可行的替代方案:
✔ 發展海洋生態導覽
透過科技或實地觀察,例如搭乘賞鯨船,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認識海洋生物,而非觀看被圈養的個體。
✔ 虛擬實境(VR)與互動學習
現今科技發展迅速,透過 VR 體驗 或 3D 互動課程,孩子們可以在不干擾動物的情況下,深入探索海洋生態。
✔ 推廣野生動物保護意識
透過學校教育與社群活動,讓孩子學習如何減少海洋污染、拒絕購買非法海洋生物製品,從行動上守護海洋。
下一步該怎麼做?支持更負責任的海洋教育!🌱🐳
停止鯨豚表演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戰是如何確保這些動物獲得更好的照顧,並讓人們以正確的方式認識海洋生態。目前政府已成立「鯨豚展演輔導小組」,計畫轉型動物展示模式,確保這些海豚在過渡期間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每個人的選擇都能推動更好的未來,我們可以:
✅ 拒絕購票支持鯨豚表演,改選擇賞鯨等自然觀察方式
✅ 學習海洋保護知識,教導孩子正確的海洋生態觀念
✅ 關注政策進展,支持更永續的海洋教育發展
這不只是對鯨豚的善待,也是對未來世代負責的選擇。讓我們一起邁向無動物表演的時代,學會以更尊重生命的方式,探索海洋的奧秘!
🌟 想讓孩子玩中學,體驗最有趣的全美語活動嗎?
📲 立即關注我們,獲取最新活動資訊!
🔹 IG|📷 @mef.assn
🔹 FB|👍 出趣玩英文教育協會
💬 有問題嗎?快來 LINE 私訊我們!
👉 點擊加入:[📩 LINE 客服]
